“如是我聞,一時佛在舍衛國,祇樹給孤獨園”,這是我們講序分當中的六成證信序,以這六種成就,成就阿彌陀經這一法是可信的。因為做任何事都有人、處、事、時間、談些個什么、定些個什么,人、事、處、時間、地點、條件就是這樣子。說法必有一個能說的人,所說的處所,哪些個人聽,以這六種成就他的信心,說這一法不是虛妄的。
如是兩個字講的是信成就,我聞是聞成就,一時是時間成就,說法的主是佛,說法的法王,地點是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佛一般大多數是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,這是個道場,佛在世時講法的道場。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的過程當中,修建這個園子的給孤獨是個長者,是舍衛國里一個大富有的人。祇樹是祇陀太子,波斯匿王的兒子祇陀太子。他們兩個共同供養佛的,就是這個祇樹給孤獨園。這是因為給孤獨長者到他一個親戚家里去,去拜訪他的一個親戚,他看他親戚家忙得不得了。他就問:你們忙什么呢?做什么事?是婚喪大娶稼事嗎?親戚說:都不是,我們要請佛來講經。但是給孤獨長者他一聽到他親戚所說的佛的名號,也就是釋迦牟尼的名號的時候,他渾身的汗毛都豎起來了,非常的感動。因此他回國之后,他就想建設一個地方,請佛來這里講經說法。他在國內選來選去,最終認定就是祇陀太子的這個園林非常好。他就跟祇陀太子要求,要求把這個園子讓給他。祇陀太子說:我不需要錢,我的園林怎么能賣給你呢?然后就問他說:你要買這個園林做什么呢?他說:我要供佛,請佛到這個國土來講經說法。祇陀太子就跟他開了個玩笑,說:好吧!你拿金磚來鋪,把我這個園子鋪滿了,我就賣給你。他本來是開玩笑話的,也就是拒絕他的意思。可給孤獨長者就回家了,把他的金庫打開,拿金磚去鋪他那園林的地,真的給它鋪滿了。祇陀太子看給孤獨長者是認真的,不是說玩笑話的,祇陀太子就跟他講了,說:我園子是賣給你了,但我的樹可沒有賣給你,我看到你的誠心,樹就算我供養佛的,園子是你供養的,我們倆合作,我也想供養佛呀。為什么佛有這么大的感召力,讓你把所有的財富都舍得,我也被你感動了,我這個樹作為我的,咱倆共同來供佛。所以就叫祇樹給孤獨園,祇陀太子的樹,給孤獨長者的園子。這是處所,要說法得有個地點,這叫處成就。
因為在這個經結集的時候,就是佛涅槃之后,阿難在結集這個經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意見,這個是在窟內結集的,另外還有是窟外結集的,不同意見就在窟外結集的。但是迦葉尊者在窟內結集經典的時候,大多數都是久已成就的大阿羅漢,屬于常在佛的身邊的一些大阿羅漢,窟外的一些阿羅漢迦葉就拒絕他們參加結集。當時佛涅槃之后,在結集經典的時候,就有了窟內和窟外這兩種。這個是指著窟內說的,是窟內結集的經典。最初就請阿難升座。當初阿難要參加的時候,迦葉說你還沒證得阿羅漢,不許你參加,就把他擯除了,擯除在窟外。阿難尊者在那窟外門口就著急,這個時候他就用功了;一用功,他證得阿羅漢了。他就喊:我也證得了。迦葉尊者說:你證得了,你就進來吧!你有神通了嘛!這時候阿難尊者才入窟內。這是結集經前的故事。大家就考慮,因為阿難尊者是多聞強記,佛所說的法如瓶蓄水,就是拿個瓶倒一杯水一點不滴;佛所說的經典、所說的法,阿難尊者一字不漏,不違背佛所說的法。他結集的時候就這樣。
阿難剛一升座的時候,升座來結集經的時候,會上就產生很多奇異的現象。什么奇異呢?因為佛加持阿難,這個時候阿難尊者就變成三十二相,相貌全變了,相好全變了。參加會場的大眾一看,阿難不是阿難了,變了另一個像佛一樣的,很多弟子說佛沒入涅槃,這是第一個懷疑;說佛并沒有死,又來說法來了,這是第一個懷疑。還有一些懷疑是他方的佛,別的世界的佛來這里說法來了,這是第二種懷疑。第三種,是認為阿難成佛了。還有些,阿難一說“如是我聞,一時佛……”,大家知道這是阿難說的,懷疑都解除了。
在佛臨涅槃的時候,這些弟子就請問佛說:佛在世的時候,我們以佛為師,佛,你涅槃之后我們還認誰為老師呢?以誰為師?這是第一個問號。佛在世我們依佛而住,共同住;佛要滅后了,我們依著誰住?佛在世的時候,那些不聽教化的惡行比丘,佛能制止他們;佛涅槃之后誰能制得了這些惡行比丘,應該怎么辦?佛要涅槃之后,結集經藏的時候,最初經首怎么樣稱呼,就請示佛。也就是在佛將要涅槃的時候,請示佛這四個問題。
佛就給他們答覆了,我涅槃了之后,解脫木叉(就是戒經)就是你們的師,以戒為師。我在世的時候以我為師,我不在世的時候,我所制的戒就是你們的老師。現在我們經常寫“以戒為師”,就是這個意思。在家的優婆塞、優婆夷,有五戒,有八戒。出家,有沙彌、沙彌尼的十戒,有比丘戒。然后,還有在家出家共同受的菩薩戒。以戒為師!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centeon.cn/mengcan/62.html 轉載需授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