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種,我涅槃之后,依著什么住?四念處,就是“身、受、心、法”,常時以此為你的心的住處,就是觀念。你心里想些什么、觀念什么,“身、受、心、法”就是你觀念之處。所以說要學佛的人,不論是男眾女眾,男眾是比丘、優婆塞,女眾是比丘尼、優婆夷,不論男女老少,凡是佛弟子你都要修觀。這個住處,你住處就住你的身口意三業當中。你怎么樣觀你的身?觀你的身不凈,九孔常流,觀身不凈說你通身的毛孔沒有一樣是干凈的,所流出來的排泄的都是不凈的。觀你五臟六腑,內在的、不凈的,你吃任何的香味的飲食,一到舌根以下、咽喉以下味道變了,下了咽喉就變了。你排泄的大小便利。你把此身要看破,這個身體是腥臊垢穢。在楞嚴經上講,阿難問佛說:佛,你的三十二相為什么很干凈?你跟我們一樣的也是父母生身,但是你的身不一樣,跟我們不一樣了。所以他問佛,就是腥臊交遘,云能發生勝凈妙明,紫金光聚?你跟我們不一樣,為什么在這個不干凈當中,你這么清凈;都是一樣的人身,你的身上也是這樣子。這個身的成就,咱們都知道八識的識是業識,這個是因。你來投入胎的時候,就是你八識的識神。識神,經過父母的緣,你的識跟父母的緣而成就這個身體,這就是“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”五蘊的色身。可是你這五蘊色身跟我們的不一樣,勝妙五蘊色身,這是問佛。佛跟他講了,那個因緣就很長了,說都是化現的。
我們每個人來的時候,受生的時候,忘了。入胎就迷了,把以前的因全迷了,人都如是經過的,但是這個故事在佛講起來,人都是不知道了。當你受生的時候,你那個識神,假使你是男身,你認為女的是你的妻子,你就入進去了;其實是錯誤了,入進去就受胎了。假使你是女身,你認為男的是你的先生。赤白二滴,腥臊交遘,云何能發生勝凈妙明?不論一個小蟲子,一個螞蟻,一個馬、牛、羊、雞、犬、豬全如是,投胎都如是,他并不是認為他轉到狗了,一受胎,一出來,才知道變了。這第一蘊,蘊處,就是色。這你應當常時思念的,什么呢?觀身不凈。第一觀,觀身不凈,這個身體不清凈。人沐浴洗澡,隨便你洗好多遍,只是身體外,你五臟六腑洗不了,所以你要常時觀,用佛法來洗。第一念處,色。然后是受,“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”的受念處。受就是含受之意,領受之意,受以壞為苦。我們身體很健康嗎,不健康了,壞了,這時候你感覺很苦。富貴人家很有錢,一下子富貴沒有了,變了窮苦了,受了災難了。本來一家人父母、妻子、子女歡歡樂樂的,遇到災難了,變成妻離子散,家庭也破裂了,這時就苦了。受念處!本來這肉體就有病苦、老苦,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五蘊熾盛、求不得,八苦交煎,就是苦上又加苦。一般的人雖然沒有榮華富貴,但是他有饑寒交迫。窮人冬天沒有衣服穿,再加飲食沒有,那就饑餓,饑寒交迫。這樣的念念不停的,從你小,到你壯年,到你老死,這是領受的。領受是在運動當中,這是什么苦?行苦。運動,行是不停的運動,誰也免不了。但凡是一切的生靈,有含識的,包括畜生、人,乃至一個蟲子,浮游。浮游是最小的蟲子,用咱們的肉眼看不太清楚,在水面上生長的。早晨八、九點鐘太陽一照,它生了,晚上(像這個時候)它死了,叫朝生暮死,早晨生了,晚上死了,它這種苦都具足的,跟人生的一百年一樣的。這叫行,行是運動當中的苦。但是任何人也免不了,不論你地位的高低,財富的大小,這個苦你也是具足的,都免不了。如果貪圖名利,貪圖聲色獲利,在那奔馳去求,他認為很快樂。一會坐飛機飛這去,一會坐飛機飛那去,這不是快樂,在我們安靜的學佛的人看見說這是痛苦,運動當中的苦難,是免不了的。一個叫化子乞丐,這天碰見一個施舍的人給他頓好吃的,那他得到了就快樂得不得了,在富有的人看來他苦死了。這都叫迷,應當常念,念什么?受念處,就是身受。同時你把這兩個觀,一切的受全是苦。咱們人間有樂受、苦受、不苦不樂受,凡是領受都是苦,都不是快樂。觀受是苦。
人的心永遠是不足的,叫心念處。沒有得到,求啊,貪啊,想種種的辦法想得到;得到了要把它保護住,又怕失掉,就在這患得患失當中,這種妄想從來就沒間斷過,就是胡思亂想。破滅了,應該把這幻想打斷了。我看到古來大德形容這些,講了這么一段故事,有一個窮人,很窮苦的,窮的什么都沒有,不曉得小雞在草地里下了個雞蛋讓他撿到了,這一下他很高興了,好像得到財富了,回來他晚上就睡不著覺了。雞蛋怎么處理呢?想借鄰居家王媽媽的老母雞抱蛋的時候,把他這個雞蛋加進去。幻想,那就變成個小雞了。小雞長大了,又下些個蛋,又變成好多小雞。這么一想,愈想愈多,那就成了雞富翁了。又把這雞賣了,買個豬,豬又下了很多豬仔。就這么想啊想啊,完了又買牛,又蓋房子,又置地,又討妻生子。這么一高興,腳這么一蹬,把雞蛋給踩碎了,破滅了,一下都破滅了,他不念了,還是受窮。心里頭沒有滿足的時候,任何人!人心不足蛇吞象,那個蛇想把大象吞進去,那怎么能辦得到?應當這樣的觀想,既然沒得求得,得了又怕失掉,妄想不斷,你心要觀你的心,觀想這個心念念相續,念念生滅,念念不斷,你要把這心轉過來讓它念佛,要能念佛念念不斷就好了。你觀你這個心,這個心無常的、不定的。第三念處叫觀心無常,念念相續,這個我們都認識到。
第四個法,叫法念處。法是什么?“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”五蘊法,這五種都屬于法。顏色當中色有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,乃至于有大有小、有長有短,有“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”,對著“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”,兩個六,再加中間一個識,六識,三個六,三六一十八,這十八法。這十八法不論男女、大小、出家在家誰也脫離不了,這叫一切色法,行行色色。愚癡,沒有學佛的,不明白的,把它執著為我,我們就是這樣成就的。因為有我了,就有上頭這三苦,這是我苦,有我就有所受。我們講金剛經講無我,無我就無受,我都沒有了誰來受苦?執這個身體是我,其余的都是我所有,叫我所,就是我所受。假使說要觀察這么一分析,觀身無我,我都沒有了,誰來受?身蘊沒有了,受蘊也不存在了,色、受不存在了。想是虛妄的,你能想的、所想的都沒有半點真實、都是虛假的,能想所想皆是虛妄。我們經常說不要打妄想了,就是不要想。所想的都是外邊境界,能想的就是你自心,這都是虛假的,不是真的。因為虛假的才叫妄,因為它不是真實的,因為你作不了主。“我”是主宰義,要是真正你認得你真心了,你就能作主了。
這樣子把你這個色蘊受蘊破除,就無我了。
有了我,就有我所受;沒有我,受沒有了。身蘊破了就破受蘊,有身體,有我才有妄想,能想所想的都是虛妄的。要認得真我了,假我破除了,你自己作得主了,那就不為妄想、不為這些所能把你迷惑,能作主了。這是無我。無我就無識,無我了識就不存在,破識,識就是心識。識是對外邊境的,外邊一切境界相就是所識的境界相,有能識的識,認識外邊所識的境界相。你這樣觀,能觀的沒有,所觀的境也沒有,就是“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”的五蘊無我,這就叫出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超出三界。可是我們現在還沒辦到,這四觀還沒修成,你去一分執著得一分智慧。觀的智慧,能觀之智對著你所觀之境,你能觀之智增長一分,所觀的境(虛妄)就消滅一分,輾轉增勝。這就是你住處,依著四念處住,常住在四念處。這就是修行,不過這個修行是最開始的時候修行。
第三個是惡性比丘調皮搗蛋,大戒又沒犯,小戒他不斷犯,就是使你煩惱,攪亂別人不安。惡性的比丘佛告訴我們方法用默擯,不跟他講話,大家都給他干起來。惡性比丘用默擯,把他遷除,再不把他遷單,軟的辦法,不是硬的。
佛要涅槃之后了,結集經的時候,前言怎么安?佛就告訴六種成就,如是我聞,一時佛在某處某處,完了還跟哪些個大眾,光有人講沒人聽不行,那就說法的主成就,時節因緣和合了時成就,得有處所,得有聽眾,哪些人聽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centeon.cn/mengcan/63.html 轉載需授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