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舍利弗。于汝意云何。彼佛何故號阿彌陀。舍利弗。彼佛光明無量。照十方國。無所障礙。是故號為阿彌陀。】
我們上頭講的是極樂國土,極樂國土是佛的依報,現(xiàn)在講佛的正報,正報這是佛的功德成就阿彌陀佛。所以佛跟舍利弗說你如何想的,彼佛何故號阿彌陀?佛的德號都是他在因地修的,在因地里修行所得的果。現(xiàn)在不止講極樂世界里的阿彌陀佛,還要講極樂世界里的眾生,極樂世界的眾生他們是怎么生活的,也就是他們是怎么聞法的、他們是怎么修行的,現(xiàn)在來解釋這個。
“舍利弗,彼佛光明無量”,成就佛果之后,心有心光,身有身光,這個光明是哪來的呢?佛的身心,佛的身光跟心光合而為光明,遍照一切法界,遍照法界就不是只有極樂世界了,也包括我們娑婆世界。如果你念佛,就會感到佛的光明,那你不念佛就沒有緣,沒有緣佛光明就沒有;本來是遍的,在無緣的眾生身上就沒有了。佛的身光能夠照一切的國土、一切的世界,光照的是色相,在極樂世界里,整個的世界都是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的,只是身光是照一切色相的,成了大光明藏;心光也如是照,但是照的不是色相,照的是眾生的心。所以為什么你念阿彌陀佛,在你念阿彌陀佛念到能生,阿彌陀佛說就來接引你,那是佛的光,不是佛的身,佛的光把你攝受去了。當你念阿彌陀佛,你的心就被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受,入佛的知見,當你念得成熟的時候,就心佛不二了。
佛的身是無量身,器世間也都變成佛的身,正覺世間也都變成佛的身,有情無情同圓種智。器世間是無情的國土,有情世間是一切眾生,正覺世間是佛菩薩。阿彌陀佛的光稱為無量光,無量壽。極樂世界的人民大概凡夫就很少了,一般的都是辟支佛、聲聞、菩薩。阿彌陀發(fā)愿的時候,凡是生到極樂國土的人(凡夫)都具足光明。這在佛的三十一愿當中說,我的佛國不但國土清凈,而且所有生到我國土的眾生,每個眾生都有光明。所以三世間相同,有情世間一切眾生,器世間極樂世界,正覺世間諸佛菩薩,同一無量光明。極樂世界的國土放光明,器世間也光明,有情世間的一切眾生,凡是能生到極樂世界去的眾生都有光明,乃至正覺世間的佛、菩薩,這些都是佛的愿力。釋迦牟尼佛跟舍利弗說極樂世界眾生不止佛是光明無量,極樂世界所有的眾生都有光明。
【又舍利弗。彼佛壽命。及其人民。無量無邊阿僧祇劫。故名阿彌陀。】
佛及他的人民壽命無量,壽命有好長?無量無邊劫,直至成佛。成了佛就沒有死亡了,法性無生滅,彼土眾生壽命跟佛一樣的也是無量壽,只要你能生到哪里去。受命有時候(能享受的受),這是約佛的法身說的,約佛的法身,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約法身說的,因為生到那個世界的眾生跟真如、跟法界不相隔離的這樣的受,壽命的壽就是享受的受。因為生到極樂世界以智慧為體,智慧就是光明,你能夠感生到極樂世界就享受到佛的愿力。我們的化身(在我們這個世界的化身)是隨業(yè)而受身的,也是感受的意思,隨你所做的業(yè)感外面緣的促成,但是你的本體還是法身為本體。什么相?是智慧德相,就像生到極樂世界去跟佛相同的以法身為體,所以一切相都是智慧相。化身(用)叫應用,在極樂世界眾生應用的時候都是培養(yǎng)福德、培養(yǎng)智慧。生到極樂世界去壽命無量,沒有死亡,直至成佛。
這是單舉光明。佛的壽命及其人民平等平等,佛的壽命是無量壽,一切眾生都是無量壽,沒有時間,因此阿彌陀佛叫的名字就是無量壽、無量光,光明為體。不止佛如是,他的國土的人民都如是。所以發(fā)愿生極樂世界,生去了雖然沒成佛,那就直至成佛,有了保證了。從凡夫直至成佛,中間不間斷的,沒有還有死亡,死了再生,生了再死,跟娑婆世界完全不一樣。
【舍利弗。阿彌陀佛成佛已來。于今十劫。】
先說佛,佛成就佛果之后到現(xiàn)在有好長時間了呢?佛對舍利弗說,阿彌陀佛成就佛果已來,到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經(jīng)過十個劫了。這個十個劫的數(shù)字,咱們經(jīng)常講什么算一劫?人的壽命沒有時分說的,劫是時間性,印度話叫劫波,中國話劫波就翻譯成沒有時間的性體的,梵語劫波,此云時間,時間就是時間的長,譬如阿僧祇,短叫剎那。在娑婆世界這樣說,在極樂世界就不是這樣說了。這個是按娑婆世界說的,釋迦牟尼佛說的,阿彌陀佛成佛在娑婆世界算已經(jīng)有十劫了,就是這個時分就有十個劫這么長。一個劫就好多呢?這個時分算起來,就是以咱們娑婆世界的算,人的壽命從十歲開始,過一百年增一歲、過一百年增一歲,增到八萬四千歲;再過一百年減一歲,八萬四千歲減到十歲;這一增一減算一個時分,這個時分就叫劫,劫就是時分,這個時分。這個十劫就經(jīng)過十番的增減,就是阿彌陀佛成佛已來,如果拿娑婆世界的時間來算,時分來算,就有十個劫了,這時間很長了。不像我們釋迦牟尼佛八十歲,一個劫也沒有,半個劫也沒有,千分之一也沒有,這個人間的百歲是很短很短的,那跟極樂世界是不能對比的。說佛成佛已來,阿彌陀佛成佛已來已經(jīng)有十劫了。
【又舍利弗。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。皆阿羅漢。非是算數(shù)之所能知。諸菩薩眾。亦復如是。】
又舍利弗,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,皆阿羅漢,用算數(shù)來算是沒有數(shù)字可以解說的。好多阿羅漢?不是算數(shù)所能知道的,也不是數(shù)字所能算出的。羅漢如是,菩薩也如是,都是沒有數(shù)字的,就拿無量無邊來說吧!這個地方說聲聞都是大阿羅漢,不像娑婆世界有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沒有,都是阿羅漢,而這些阿羅漢都是發(fā)大菩提心的,轉(zhuǎn)化了;沒有發(fā)菩提心的人,乃至阿羅漢,是不會到極樂世界去的。因為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說阿羅漢有兩種,一種定性聲聞,說定了,他不再上進了,就是到阿羅漢為止;還有不定性的聲聞,轉(zhuǎn)小向大,發(fā)了大菩提心了。在極樂世界里沒有定性聲聞,全是發(fā)大心的;定性就是沒有回向心,不回小向大;極樂世界的阿羅漢全是回小向大,都是發(fā)大菩提心的阿羅漢,那就是菩薩了。有好多?用算數(shù)是算不出來的,不是算數(shù)所能知道的,沒有量。聲聞如是,菩薩也如是,就是那些大菩薩發(fā)了菩提心利益眾生的有好多呢?無數(shù)。
【舍利弗。彼佛國土。成就如是功德莊嚴。】
所以極樂世界的殊勝,依報是那個樣子,前頭講過了,依報種種莊嚴;正報,全是菩薩,可以概括地說全是菩薩。阿彌陀佛的弟子是沒有不發(fā)心的,咱們知道依報莊嚴,正報也莊嚴。娑婆世界依報不莊嚴,國土危脆,劫濁、見濁、煩惱濁、眾生濁、命濁叫五濁惡世,依正二報都不莊嚴,極樂世界是依正二報都莊嚴。
【又舍利弗。極樂國土。眾生生者。皆是阿鞞跋致。其中多有一生補處。其數(shù)甚多。非是算數(shù)所能知之。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。】
那個世界的眾生都是一生成就。佛又跟舍利弗說極樂國土的眾生皆是阿鞞跋致,一生成就。阿鞞跋致就翻一生成就,都是一生補處,他不用再換身心了,一生直至成佛,都是直至成佛。“多有一生補處”,在極樂界里頭補處的菩薩有(就是等覺菩薩)很多很多,沒說數(shù)字,“其數(shù)甚多”,像彌勒菩薩那一類的菩薩其數(shù)甚多。“非是算數(shù)所能知之”,這是怎么來說呢?就是無量無邊阿僧祇。阿僧祇本來就沒數(shù)字的,無量數(shù),又把阿僧祇說了個無量無邊,都是佛。生到極樂國去你可以這樣看,都是佛,阿羅漢也是佛,菩薩也是佛,多數(shù)是一生補處,都進入了直至等覺位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centeon.cn/mengcan/71.html 轉(zhuǎn)載需授權!